《中国商报》主编观点—高档车竞争“争”什
--------------------------------------------
尽管高档车在国内增长已经疲态渐显,但这丝毫没有妨碍跨国车企对中国的青睐。
--------------------------------------------
上半年,国内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1.2%,但同期高档车增速仅为6.2%,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档车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部分尚未在中国确立主流地位的高档车品牌,渴望突围的企图更加强烈。
一切都在绝密中进行,以至于消息公开的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大呼意外。
7月17日,本田官方宣布,广汽集团与本田汽车就讴歌品牌在中国的事业发展规划达成基本协议,双方商定,将在年在广汽本田生产讴歌汽车。
这是继英菲尼迪之后,日系高档车品牌在华闪电落地的又一个案例。
不难理解讴歌、英菲尼迪的急迫心情。国内高档车竞争格局已基本确立,由奥迪、宝马、奔驰领衔的第一阵营已近乎垄断了80%的份额。随后的捷豹路虎、雷克萨斯、沃尔沃等加起来还没有排名第三的奔驰一家多。
二线高档车品牌必须尽快确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即使短期内难以冲击前三,也必须取得第四的地位。
这个席位争夺之激烈,并不亚于前三强的霸主之争。
目前来看,排名第四至第六的捷豹路虎、雷克萨斯、沃尔沃都有能力对此发动冲击。
那些从战略层面已经确立了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品牌,似乎握有更大的优势。
但判断市场走向,并不会这么简单。
在笔者看来,简单意义上的拿来主义、“本地化生产”,绝不是后来者居上的必要条件。两个维度的较量更有预见意义。
首先,产品因素依然是最大的看点。更具体来说,未来产品能否主动迎合法规要求。
即将在年实施的CAFE法案,或将成为改写行业格局的导火索。
根据第三阶段燃料消耗限值的要求,汽车百公里油耗要达到5.9升,到年百公里油耗达到升。日趋苛责的政策法规要求,必然会沉重打击那些依赖那种美式大排量汽车的企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捷豹路虎、讴歌这些产品线短、发动机大的企业,将不占有优势;而当下至今被低估的混合动力必将大行其道。
其次,如何在本地化生产上下足功夫,将生产、品牌的精髓真正落地,而不只是简单的代工生产。
不久前笔者在丰田九州工厂参观,厂房之陈旧、自动化程度之低,都远难与国内近两年新建的明星工厂匹敌。但即使如此,由九州工厂生产的雷克萨斯,连续5年摘得全球新车质量领先。原因在哪里?
关键在于九州工厂形成了以人为尊、将技术娴熟的“工匠”奉为企业最高荣誉和财富的价值判断体系。
产品规划是否有预见性?生产者,而不是机器和电脑,掌握公司发展的主导,这才是高档车第四之争的启示性内涵。
北京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有哪些转载请注明:http://www.cnanrui.com/sbtd/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