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内刊走出的职业经理人乐曼万科煅造了

发布时间:2024/5/13 14:24:20   点击数: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夏和顺

△乐曼近影,舒欣摄影在深圳华安保险总部大厦,记者看到了最新出版的第期《华安保险》月刊,这份企业内刊的存在已经超过22年!该刊主编、华安保险管理部总经理乐曼告诉记者,这份杂志是华安保险文化的传承者,也是行业变迁的记录者,受到华安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与热捧。作为华安保险的行政总管,乐曼说,她今天工作上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编辑企业内刊的历练。

△乐曼:工作上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编辑企业内刊的历练从《万科周刊》开始乐曼的职业生涯是从《万科周刊》开始的。年她大学毕业,恰逢《万科周刊》招聘,她被幸运地录取。乐曼说,应聘者大都是名校毕业生,她被录取可能与大学期间就发表翻译作品有关。万科是中国最早完成股份化改造并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王石时任董事长,也是《万科周刊》的灵魂和精神导师。那时只要他有时间,每周都会把编辑叫到他办公室,要求他们就当天香港《信报》有关内容谈自己的观点,而不允许人云亦云。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乐曼感觉很紧张,现在她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很锻炼人。《万科周刊》是一份真正的周刊,编辑部包括主编只有6人,管理模式跟外刊一样,高强度,大工作量,非常辛苦,几乎如魔鬼训练一般受虐。主编单小海25岁,只比乐曼大一岁。

△年万科新职员培训班,前排右一为乐曼

△《万科周刊》编辑部,右三为乐曼乐曼大学学的是英语,她的职位是翻译。万科订阅了《时代周刊》《财富》《经济学人》《商业周刊》四份英文杂志,在当时的国内企业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乐曼的任务是通览所有文字,每周编译出国际新闻和企业动态,同时还兼任其他编辑业务。她记得有一年平安夜,编辑部同事出去玩到午夜12点,一回到万科宿舍,主编说明天要按时交稿,没有办法,当晚她只能通宵加班。《万科周刊》是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内刊,号称企业内刊的黄埔军校。乐曼觉得很幸运,作为新上手的编辑,接触到的都是国内知名人物,像薛兆峰、巴曙松、冯仑等,都是《万科周刊》的作者。她翻译的文章也常被各大报刊转载,包括《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长江日报》《财经周刊》《读者》等。乐曼说,王石对《万科周刊》起了关键作用。在万科,王石言传身教,周刊的精神就是“一切要做到最好”。虽然是内刊,但他们向公开发行的刊物看齐。周刊的要求就是观点新颖、文风清新,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文章观点不能跟别人雷同,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乐曼说,这种精神后来一直影响着她,激励着她。

△《万科周刊》第期

△《万科周刊》第期一切要做到最好乐曼说,当年的万科并没有了不起的企业文化口号,但非常注重思想和理想,提倡健康丰盛的人生。当时周刊编辑也要求下基层体验万科文化,要去跟零售、物业、地产各条线,她从中也得到锻炼。“一切要做到最好”,则必须“用心去做”。举个例子,万科那时刚接管桃源村物业,管理非常周到,都做到在小区多处安放了电话,拿起来就能与管理处联系,保安可以帮你收被子,可以帮你把东西送到家。乐曼说,这种服务当时让人耳目一新,很多人性化的细节现在恐怕也很难做到。乐曼从万科集团和《万科周刊》得到历练,两年间学到很多东西,当时就有很多著名企业想要挖她,包括大鹏证券、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都是上市公司,还有一些刚兴起的互联网公司。

△《华安保险》第期年末,乐曼离开《万科周刊》,到中科创业创办杂志。中科创业前身为康达尔,演绎了中国资本运作史上的一段奇迹。但杂志出版一期即停办,乐曼于是转到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接手《华安保险》月刊编辑工作,乐曼说,这一干就是近20年。《华安保险》月刊的首任编辑杨青也是从万科出来的,乐曼接手后,鼎盛时期除了月刊,还办过《华安人报》。乐曼觉得最幸运的就是,华安保险是一家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华安年以来的董事会和总裁室都非常重视支持《华安保险》月刊,为编辑部提供了充足的出版经费、优越的办刊环境,尤其是非常重视对编辑人员的培养。乐曼介绍,杂志原来只有她一个人,后来不断发展,先变成文秘宣传室,后成立了编辑部,又由编辑部发展成品牌宣传室和企业文化室,目前除编辑《华安保险》外,还负责公司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baolishi.com/sbtd/15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