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成分标注引争议化妆品标签新规改变

发布时间:2023-3-26 20:26:49   点击数:

中国商报(记者马嘉)《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后,业内争议不断,许多从业人士均表示有些“迷茫”。一方面,“将含量不超过0.1%的原料成分标注为微量成分”“化妆品小样也要标明全部成分”等规定实施起来有难度;另一方面,过分追求“成分标签”的产品,可能也会随着办法的出台而减少。

“微量成分”标注引行业争议

面对更换产品外包装的问题,化妆品企业普遍有些“不知所措”。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办法中明确规定,化妆品配方中存在含量不超过0.1%(质量比w/w)的成分的,所有不超过0.1%(w/w)的成分应当以“其他微量成分”另行标注,可以不按照成分含量的降序列出。

“‘微量成分’的标注在行业内引起了较大争议,因为有太多原料含量都不够0.1%,如虾青素、多肽类、纤连蛋白等。”广州尊伊化妆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来成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项规定看起来有些“外行”,企业执行起来有难度。

该项规定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化妆品的虚假营销。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一些化妆品在进行营销时,会宣称其含有某种功效性原料,但不标明这种原料的含量。很多消费者冲着该种原料去购买产品,如果该种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实际含量非常低,就构成了虚假营销,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目前,“标注‘微量成分’是否会影响消费者选择”是化妆品企业最关心的问题。“确实有很多消费者会比较看重化妆品中的某种成分,如玻尿酸。”一位拥有超过10万粉丝的美妆博主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在直播间卖货时,也会把成分作为化妆品的宣传卖点。如果外包装上标注的是“微量成分”,消费者就可能质疑产品的功效。一位来自化妆品代加工工厂的研发部工作人员张冉(化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若按照办法执行,目前市面上的化妆品几乎均要更换外包装。

对企业来说,落实办法的要求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资深美妆品牌管理专家,天勤品牌咨询CEO罗文琴对记者表示,较之前相比,企业的操作流程变得更复杂了。产品在开发初期就要把成分排好序,“微量成分”需要在标签上有引导语,0.1%以下的都要列明。产品经理和业务人员也要特别专业,开发初期,企业针对产品打样的要求必须沟通清楚,否则后续提供全部成分后又要修改的话会浪费时间,造成反复调整、成本上升等问题。

小样和进口化妆品均要标明成分含量

“实际上标签管理法就是将此前出台的法规在包装上落地执行。”陈来成说:“但是细化内容太多了,小包装产品执行起来就会比较麻烦。”

办法规定,净含量不大于15g或者15mL的小规格包装产品,要标注产品中文名称、成分、净含量和使用期限等;有包装盒的产品,还应当同时在直接接触内容物的包装容器上标注产品中文名称和使用期限。

“一款小样产品可能还没有一根手指大,要标上全部成分和使用期限,对企业来说多少有些困难。”张冉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像次抛型和体验装类型的产品,要标明上述信息就更难了。

感到困难的还有进口化妆品企业。上海宝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口化妆品的外包装都是英文,厂家一般只会贴上中文名称。翻译并标注上全部成分,工作量不小。另外,进口化妆品有些配方也是保密的,几乎不可能把全部成分都标明。

另外,办法规定,免费试用、赠予、兑换的化妆品也要有明确标识。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化妆品赠品、小样”关键词发现,有上千家店铺从事小样、赠品的买卖,其中多数是进口化妆品且未标注明显的使用期限。这些产品的标签信息如何标注?办法出台后还能否像此前一样正常销售?其中一家店铺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产品还在正常销售,尚未收到需要更换新包装的信息。

迎合“成分党”的产品怎么办

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会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baolishi.com/sbtd/14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