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经过长达22年的寻找,四川广元的王雪华终于找到了自己失散22年的女儿。
11月25日,记者联系当事人了解到,22年前,在广州打工的王雪华怀了一对双胞胎,但6个月便早产了,两个孩子出生时,姐姐2.2斤,妹妹1.8斤。王雪华与小女儿匆匆见过一面之后,小女儿便被送进了育儿箱,再次与孩子重逢,已是22年之后。
两姐妹前后出生,人生却截然不同,姐姐已经进入大学,而妹妹只上过小学。
一场跨越22年的重逢
年,王雪华与丈夫前往广东打工。年,王雪华怀了一对双胞胎,从怀孕到生产,仅仅6个月时间,因为孩子早产了。“只是听到孩子哭,都没认认真真地看两眼,两个孩子就被护士抱开了。”王雪华回忆。
6个月便早产,两个孩子的情况不容乐观。姐姐出生时2.2斤,妹妹只有1.8斤,只能送去育儿箱养一段时间。“我出院后和丈夫只去看过一次孩子,因为育儿室都是无菌的,进去一次很困难。”王雪华说,“看到两个巴掌大小的孩子,当时的医生还说像两只小老鼠一样。”三姐王君华回忆道:“那时的妹妹手臂只有拇指粗,嘴巴只有指尖大小,感觉吃奶都含不住。”
后来,小女儿被放在育儿箱里继续培养,王雪华夫妇带着大女儿回到了四川广元老家。不曾想,这一别,竟是22年。期间,王雪华想尽办法试图找回小女儿,登报、加入寻亲团、采血比对……但多年未有音讯。
年10月,始终未放弃寻找孩子的王雪华再一次采血入库进行DNA比对。皇天不负有心人,王雪华牵挂了22年的心沸腾起来——当地警方告诉她,她的女儿可能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社会儿童福利院。
怀着紧张与忐忑,王雪华在三姐王君华的陪同下,11月17日从成都出发,当天晚上到达广州。第二天,在天河区龙洞派出所民警的陪同下,王雪华姐妹俩来到福利院,见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女儿。“看到她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女儿,和她姐姐一模一样。”王雪华表示,“我只知道当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就抱着她哭。”想说的话太多,却一句也说不出。
王雪华告诉记者:“如果这一次找到的仍然不是她,我真就崩溃了,或许我真的就会变成人们口中的‘精神病’了。”
11月20日,王雪华带着女儿张熙桐,踏上了回乡的路。
错过22年“用后半生弥补”
年,在外打工多年的王雪华夫妇本来已经小有积蓄,但为了育儿箱里的两个孩子,夫妇俩花光了所有积蓄,后又东拼西凑凑了6万多元,仍应付不了越来越厚的账单。夫妻俩决定先将情况稳定下来的姐姐带回老家,妹妹放在育儿箱里继续培养,这样可以减少花销,还能忙里偷闲挣点钱养妹妹。
留下身份信息和地址后,夫妇俩带着姐姐返回了四川广元农村老家。“那时候眼泪时不时就止不住地流,想着她从生下来就没见过父母,一个人孤苦伶仃,我就觉得自己不配做一个妈妈,我对不起她。”王雪华回忆起当年,一边说一边流眼泪。
回到老家几个月后,王雪华收到一封信,信上说孩子已经送到了当地一家福利院。王雪华说:“那时候不像现在电话这么方便,对方的来信上也没有说送到了哪家福利院。”
王雪华夫妇开始托熟人问,未果。之后夫妇俩又前往广东,挨家挨户问。“医院比较近的福利院,好说歹说保安都不让我们进,因为我们没法证明我们的身份,被对方误认为是人贩子。”王雪华说。
就这样,寻女无果的夫妻俩返回老家,走上了漫漫寻亲路。王雪华说:“我们通过报纸来找,没找到;近些年又通过抖音、快手等视频网站寻找,也结识了很多同样在寻亲的人,大家消息互通,每每看到别人亲子重逢,我都羡慕不已。”
缺席了女儿人生最开始的22年,成了王雪华心里难以磨灭的痛:“我只能用我的后半生来弥补。”
除了福利院,她还曾寄养在别人家
11月25日,记者来到王君华家,见到了暂住于此的王雪华母女。母女俩坐在沙发上,正在摆弄木棍。王雪华说:“我在教她算数,她上学不多。”
张熙桐告诉记者,她很小的时候被寄养在一户人家里,“叔叔阿姨对我很好,有吃的都让我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吃”。但当她满了16岁以后,就没有再待在寄养家庭了,她又一次回到了福利院。
张熙桐说:“我10岁开始上学,上完六年级就没继续上学了。”在福利院,她每天和其他的孩子们待在一起,看看动画片,打扫打扫卫生。
由于长期生活在环境单纯的福利院,虽然已经22岁,但张熙桐像个半大的孩子,心性单纯。第一眼看到小女儿的时候,王雪华既喜悦又愧疚。两个女儿,一个已经进入大学,另一个却像个小孩,对福利院外面的世界一知半解。王雪华说:“我会尽我所能去弥补,我要带着她,让她尽快融入这个社会。”
和六年级的弟弟最聊得来
其实,这个失而复得的小女儿之前一直叫“白洁心”,“张熙桐”这个名字是这次回家后,姑父给她取的,因为她的双胞胎姐姐叫“张熙琴”。张熙桐知道这个名字后瞬间爱上了自己的新名字:“这让我觉得我是张家人,我有爸爸妈妈了。”
从广东回来后,王雪华母女一直住在成都三姐王君华家。在这期间,张熙桐经常通过视频电话跟正在上学的姐姐联系。但和张熙桐最聊得来的,还是目前待在老家正在上六年级的弟弟。“每天她都要和她弟弟打无数个电话,她弟弟跟她讲自己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学校周围有哪些好吃的,她也跟她弟弟讲自己以前的经历,两个人每次电话都要打大半天,她弟弟都不知道催了多少次让我们赶紧回去。”王雪华说,“以前还担心她重新融入家庭会比较困难,但现在看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张熙桐重回家庭后,还得面临很多新问题。由于以前的生活环境过于单纯,离开福利院之后,张熙桐对外面这个世界极其陌生。“我们刚接到她之后,带她去买衣服,她甚至分不清楚一块钱和五块钱。”王雪华说,等回家之后,先带她去见爷爷奶奶,再用半年时间,带她重新认识社会。至于上学的事情,“等摸清楚她的实际水平后,再考虑让她从几年级开始上学。”王雪华说,“只要她愿意上学,不管到什么阶段,我们都会全力支持。”
这个月底,母女俩将乘坐高铁,返回那个对于张熙桐来说,未曾谋面的故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杜玉全实习记者闫晓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baolishi.com/sbtd/1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