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菁kids上海(ID:jingkids_shanghai)
年过得奇幻缥缈,每个人在这一年里面,都有可以拿出来说说的事情。对我们家来说,就是离开居住了9年的加拿大,回流中国。
今年二月,先生拿到了国内一家外企高管职位的offer,需要尽快上任。那个时候,国内的疫情正扑朔迷离,而加拿大的生活还相对正常。因此,我们并没有考虑要一起回去。
我们家是那种常见的,先生是太空人,妈妈陪孩子在加拿大生活的移民家庭。所以,相对熟悉和适应那种老外完全无法理解的两地分居生活。加上女儿爱丽丝9月就要步入高中了,按照加拿大的课程进度,是完全无法进入国内公立学校就读的。即便回到上海,也只能选择国际学校。
放着家门口安省五年综合排名第四的圣罗伯特天主教高中(St.RobertCatholicHighSchool)不上,去我们完全不熟悉的,学费昂贵的国际学校,朋友们说,你们再好好想想吧。女儿刚进入青春期,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对她来说,也是很难接受的。所以,整个二月,我家基本是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硬着头皮放先生全副武装上飞机去了上海。
三月春假(MarchBreak,加拿大公立学校在每年的三月都会有1-2周的假期)之前,学校生活还是正常的。春假前的那个周四,约克教育局考虑到加拿大疫情的态势,决定延长春假到4月初。那个时候,我们认为这只是个加长版春假,没有人会想到返校会变成无法完成式。
就这样,三个月的居家学习,我也和爱丽丝多了许多独处的时间。每天我们都会在社区散步,谈谈心。我自己像她这么大的时候也有过转学的经历。那时候,我母亲工作调动,举家搬到北京。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当初离开的时候,我那些小伙伴落泪的场景,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她的感受。
于是,我就把我的经历讲给女儿听,告诉她,小时候的好朋友会是永远的朋友。无论未来在哪里,无论隔了多久,我们依然可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所以,转学并不是永别,我们只是去看看世界,暂时离开而已。
然后,我又把自己20几岁独自去法国留学的事情讲给她听。那时候不仅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还听不懂法语,就是去面包店买个面包,都要事先演练几遍法语,再鼓足勇气开口讲话,想想是不是很无助?可我们现在是回中国,语言障碍基本是没有的,况且还有彼此的陪伴。
就这样慢慢地,我感觉爱丽丝对于回国这件事不那么排斥了,也开始愿意听我给她讲上海的那些学校。
#择校#
从盲搜谷歌到理清头绪
尽管2月的时候我和孩子还没有确定要回国,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在网上留意上海的学校了。
出国前我们一直是在北京生活,对上海不是很了解,朋友也不算多。在加拿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baolishi.com/sbtd/1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