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部首届教学节人文奠基课程模块

发布时间:2021-3-24 17:48:14   点击数:

12月2日-9日,中学部首届“让学习有效发生—UbD视域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主题教学节人文奠基模块分别进行了展示课。“人文奠基”课程模块分包含语文、历史、地理三大学科,分别邀请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王彤彦老师、历史教研室主任王耘老师、地理教研员陈红老师,对赵新宇、张金玲、王婉玉、张钐四位老师的课程进行观摩指导。

历史

学科专家王耘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室主任,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参与编写人教社、北京出版社、岳麓书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香港文达出版集团等多版本教材、教学参考书,主编《初中历史三维目标教学操作》《教师教学基本能力解读与训练——中学历史》《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评价:初中历史》等教学研究著作。

展示课主要内容

赵新宇/授课教师

赵新宇老师展示课的主题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该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学习四部分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与道教和佛教,这四部分内容展现了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科技文化领域的新突破,这些成就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明。

教学设计特色

该堂课整体采用史料实证与课堂过渡有机结合。四个子目内容共同构成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方面的代表内容,但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如何整体架构,用一个思路将内容进行有效统整是设计思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北京市教研员王耘老师指导下,赵新宇老师对四个子目顺序进行了重构,①造纸术—②《史记》—③张仲景和华佗—④道教和佛教。通过猜测《史记》写作时使用的书写材料进行一二部分内容过渡;通过《史记》目录中“扁鹊仓公列传”及记载的扁鹊的故事,过渡到中医学内容,再由中医学四大经典书籍,讲述中医学发展概况,引出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进行第二、三部分内容过渡;由张角用神仙方术给人治病,对比张仲景和华佗治病救人,进行第三、四部分内容过渡。具体如下:

首先,在课程开头出示四个子目,并与本课标题做对照,让学生区分哪些属于科技成就,哪些属于文化成就。

其次,从造纸术开始讲起,先后讨论了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的改进、造纸术发明的意义等内容。通过对《史记》记载秦始皇一日看斤竹简文书这一史料的二次应用,引导学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baolishi.com/sbtd/11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